近日,跨境电商行业的“心跳曲线”随着国际政策的风向剧烈波动。先是美国邮政(USPS)对中国包裹的收寄服务“一日叫停”,随后特朗普政府取消“800美元以下货物关税豁免”的政策在三天内反转。几乎同一时间,欧盟也传出风声,计划对低价值进口商品加码征税。这一系列“政策地震”让依赖欧美市场的跨境卖家如履薄冰,却也催生了行业新思考:当“单极市场”风险加剧,如何借势新兴市场与本地化服务重构全球化版图?
农历新年的喜庆尚未散去,美国市场的一纸新政便让跨境从业者心头一沉。自2月4日起,美国对华进口商品加征10%关税,并取消小额包裹免税政策。尽管三天后小额包裹免税政策因清关系统“过载”被迫回调,但这场“政策闪击”已暴露了单一市场的脆弱性。
欧洲市场同样暗流涌动。2024年涌入欧盟的46亿件低价值包裹中,超九成来自中国。面对激增的包裹量,2月5日,欧盟委员会宣布了一项针对跨境电商行业的重大政策调整,计划取消价值150欧元以下包裹的免税政策,进一步抬高市场准入门槛。
对依赖跨境直邮小包的中小卖家而言,这场“关税风暴”无异于生死考验。部分企业紧急转向T11清关或海外仓布局,而国内政策也及时响应: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的货物可享“离境即退税”。针对近期欧美政策变动,海外仓模式的运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市场冲击,对提升产品竞争力、提高物流时效具有积极作用。长期来看,这也有助于企业在中长期内构建品牌溢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