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体操王子李宁点燃主火炬。 同年,李宁品牌(02331.HK)迎来光明时刻:公司2008年收入和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54%和52%。2012年,安踏(02020.HK)营收首次超越李宁,位居中国运动品牌榜首。
在接下来的十年里,李宁很难超越这个“草根”的竞争对手。 财报显示,2021年上半年,李宁和安踏的营收分别为101.97亿元和228.12亿元; 净利润分别为19.62亿元和38.4亿元; 截至2022年2月16日,李宁和安踏的总市值分别为2104亿港元和3509亿港元。
无论是营收、净利润还是总市值,李宁都远远落后于安踏。李宁和安踏两家公司“相爱相杀”30年。 这也可能让人好奇。 李宁为何失去第一宝座? 而安踏又是如何逆袭的?
李宁品牌成立于1989年,安踏成立于1991年,两家企业在起步时差距巨大,可以说一位出场便是“高富帅”,另一位则是妥妥的“穷小子”。
在李宁品牌成立之前,李宁作为我国体操运动员,已揽获众多奖项与荣誉。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李宁一举夺得三金两银一铜,接近中国代表团奖牌总数的1/5,成为该届奥运会中获奖牌最多的运动员,被誉为体操王子。
1989年,伤病之下的李宁选择退役,退役后的李宁加入了健力宝,在李经纬的带领下开始从商,创立了李宁公司。李经纬曾对李宁说:“李宁,你的名字和面孔就是最大的价值。”
1990年北京亚运会,李宁以250万元人民币拿下北京亚运会火炬接力的服装赞助权,李宁品牌也被消费者所熟知、认可,李宁逐渐坐稳了中国第一体育品牌的位置。
1991年,丁世忠拿着20万元的启动资金,在福建晋江创办了品牌安踏。晋江制鞋业发展历史悠久,如今也已成为我国运动品牌集合地;安踏、特步、鸿星尔克、361°等品牌也都在这一时期相继诞生于晋江。
初期安踏一方面主要承接海外订单业务,加工国外品牌,形成以生产、订单加工为主的经营模式,逐步实现原始资本积累。
另一方面,安踏开始自身品牌的渠道建设。1991-1992年,安踏利用分级代理经销的方式初步发展企业;1993~1994年,安踏从手工作坊生产转变为规模化生产,尽管利润可观,但安踏品牌依然没有什么知名度。
彼时的安踏,在一众晋江系品牌中,并不起眼。
虽然安踏“起点”不高,但它的目标却是“一哥”李宁。
安踏:
李宁能够占领用户心智,李宁本人的IP加持是原因之一。于是,安踏选中了另一位国民运动偶像——孔令辉。
1999年,完成一定资本积累的安踏,拿出安踏全年利润的20%,签下孔令辉为形象代言人,并豪掷300万在央视黄金时段投放广告,在国内开创“体育明星+央视”的营销模式。
安踏“赌对了”,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孔令辉夺冠,当他喊出那句“我选择我喜欢”的广告语时,安踏迅速被国人熟知。当年安踏营业额也从2000万元飙升至2亿元。
有了知名度做基石,安踏开始走赛事赞助策略。2004年,安踏全面赞助CBA联赛;据公开资料,安踏以三年6000万的价格与CBA达成合作,而CBA也将安踏作为联赛运动装备唯一指定合作伙伴。此后安踏又赞助CBA联赛5年,与CBA累计合作8年。
在这一过程中,安踏逐渐成长为国内知名运动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