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科技 产经 家电 智能 手机 芯片 数码 电商 WAP版
中国IT产经新闻网-移动互联网与智能搜索领域是未来IT产业发展的趋势!
中国IT产经新闻/热门综合/正文
吃、穿、用、烧数据背后隐藏哪些促消费发力点?
来源:
2024-03-03
编辑:晓露

【编者的话】

  2024年统计公报刚刚发布,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最终消费支出拉动经济增长4.3个百分点,对去年的经济增长贡献达到了80%以上,“消费”这驾马车遥遥领先。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作为衡量消费的最直接变量,在不同城市间呈现怎样的特征?本期解释城市将透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剖析城市消费的规律和特征,以及收入对消费的基础作用。

  社会学家定义“消费”的时候,往往会说它不只是满足物质欲求的简单行为。但理解消费却必须要从理解物质欲求的简单行为开始。社零直接反映了消费的“物质欲求”。

  一、社零反映区域的实物消费水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般简称为“社零”,其实也就是终端消费者消费掉的实物。

  统计上,一般包括吃、穿、用、烧四大类。生鲜食品、餐饮食品属于吃的东西。衣帽鞋袜等属于穿的商品。家电五金等属于用的商品。石油天然气等属于烧的商品。

  社零作为宏观经济指标,一般按月度发布,具有较高频率。社零增加往往是经济持续向好、人均收入持续增加的积极信号。

  此外,社零中的规模和结构变化通常表现出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变化,与宏观经济情况紧密相关。比如吃的必需品通常比较稳定,而穿的商品比重变化往往能够直接反映当前的经济情况。

  从2023年中国城市社零消费的总额看,超万亿元的共6座,包括上海、北京、重庆、广州、深圳和成都。其中,上海的社零消费高达1.85万亿,规模和增速均位居全国重点城市首位,表现出巨大的消费增长动力。除成都外,其余的这几座城市也是GDP的前5名。这种高度的同步性表明(从全样本来看,社零消费规模与GDP的相关性高达95%以上),消费潜力释放的同时能够带动经济的巨量增长。这几座城市均提出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愿景。

  除此之外,中国千亿级的社零消费城市有120多座,百亿级的社零消费城市有160座,还有几座十亿级的小型社零消费城市。大部分城市的社零消费规模都集中在百亿到千亿之间。

  表1 2023年中国社零消费过万亿的6座城市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各城市统计公报整理。

  从社零类型上看,不同城市间存在着普遍差异性。以北京和上海两座城市为例,2023年两座城市中吃的商品均占到了社零消费总额的20%左右。而差别比较大的是穿和用,上海的社零消费中穿的商品占到了24.15%,而北京穿的商品只占到了社零的5.4%,用的商品虽然两座城市都超过了50%的占比,但北京的用的商品比例明显高于上海。烧的商品两座城市比重都不高,在3%-4%左右。

图1 北京和上海2023年社零中的四类商品占比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上海和北京统计局数据绘制。

  二、服务消费不可忽视

  如前所述,社零解决的除了餐饮是服务消费,其余均是商品消费。从测度手段上看,也主要从供给侧,即商品和餐饮服务提供商角度衡量。从社零到真正意义上的消费,其中最重要的一块就是服务消费,包括居住服务、教育文化服务、家政服务、健康服务等。根据当前的统计公报,目前中国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已经占到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比重为45.2%(即使扣除餐饮服务消费,其比重仍然可观)。

  从消费类型上看,食品支出和居住支出是当前中国城市居民消费的大头,基本上占一半以上。食品消费支出占比从上个世纪以来持续下降,根据恩格尔定律,总收入越高的家庭,食品消费占比越低。这与全国的整体发展情况相互吻合。与食品消费占比下降形成对比的是服务消费的上升,比如居住消费从1995年占家庭总消费的18.21%提高到2013年的36.33%,占比翻了一番,绝对金额增长了3倍多。此外,交通通讯消费、教育文化消费以及医疗保健消费在20世纪初期大幅提升,尤其是家庭交通通信消费从1995年的400多元提高到2002年的2465元,7年间增长了2倍多。

  表2 城镇家庭消费结构与支出比重平均值

  资料来源:唐琦等人,中国城市居民家庭的消费结构分析,《经济研究》,2018年第2期。数据来自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

  三、收入才是决定社零和消费的根本

  1936年,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中提出了总消费与总收入的线性关系,一定比例的收入会转变为消费。

  此后,在宏观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领域中,有关消费与收入的关系、消费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的讨论络绎不绝。比较知名的有如杜森贝里(J. Duesenberry)的相对收入消费理论、弗里德曼(Friedman, M.)的持久收入消费理论,莫迪利安尼(Modigliani, F.)的生命周期论等。尽管具体内容有所差异,但无不强调了收入对消费的决定性作用。

  收入作为消费的基础和前提,不仅对总量有影响,对消费的结构也产生重大影响。诸多研究和现实实践均表明,消费结构由经济不发达时期的生存资料消费为主到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的精神及享受型消费为主的转变情况。随着居民人均纯收入的不断增加,消费由生存性消费(如食品、服饰等)转向投资及享受性消费(如教育文娱和医疗保健类消费)。中国从1995年到2013年的消费变化也直接证明了这点。

  因此,打造消费中心城市,首要的就是要想方设法提升全社会劳动者的收入。

  -----

  “解释城市”专栏由上海发展战略研究所戴跃华博士主持,关注城市科学发展的前沿趋势,解释城市科学以及城市中人类行为动力学的一般特征和规律,探究利用前沿城市科学理论优化城市治理的路径和方法。

产业点评更多
厂商动态更多
热门综合更多
CopyRight @ 2008-2024 IT产经新闻网 All Right Reserved 违者必究 湘ICP备202201733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