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格力的“老冤家”奥克斯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在业界引起了巨大回响。据招股书披露,2024年前九个月奥克斯收入为242.78亿元,同比增加15.4%;报告期内利润为27.16亿元,同比增加17.8%。但看似亮眼成绩的背后隐忧重重。从遭到董明珠“手撕”低价低质扰乱市场,到屡屡在诉讼中败给格力,再到上市前突击分红掏空两年利润,围绕奥克斯的争议不断。
产品质量问题、多年官非致奥克斯口碑下跌
“前前后后上门五次都没有解决故障问题,我要申请退货,不想再维修了。”消费者张女士对奥克斯空调的质量感到失望。张女士向《消费者报道》记者表示,去年5月,她花费1600多元在奥克斯旗舰店购买了一台大1.5匹京裕Ⅱ空调。6月下旬第一次使用制冷模式时,她发现空调的室外机有较大噪音,影响了小孩睡眠。奥克斯售后先后三次上门都没有彻底解决故障问题,只给出“外机共振”的判断。从张女士提供给记者的视频来看,空调传出类似压缩机故障的轰鸣噪音。
等到今年1月使用制热模式时,张女士发现空调除噪音外,出现了半夜自动关机的新问题。据她讲述,自动关机属于偶发性故障,没有规律。奥克斯售后两次上门检修,但以“没有遇到自动关机情况”为由断定空调没有故障,并以“用插线板接其他插座试试”来敷衍张女士的诉求。
截至2月23日,奥克斯在黑猫投诉平台的累计投诉量为1770,投诉主要集中在产品质量、售后服务以及虚假宣传上。除了产品质量问题外,奥克斯与行业龙头格力的“商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口碑。此前,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曾多次在公开场合“炮轰”奥克斯,直指后者两大“罪状”:一是奥克斯的低价策略牺牲了产品质量,损害了消费者权益,扰乱了市场秩序;二是奥克斯通过“挖人”,不正当获取格力专利技术。
2019年6月,格力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举报奥克斯空调质量问题。格力在举报信中称,经实验室和第三方机构检测验证,奥克斯生产的部分型号空调与实际宣传、标称的能效值差距较大,能效比和制冷消耗功率检测结论均为不合格。举报事件给奥克斯带来巨大冲击。根据奥克斯集团在上海清算所官网披露的财报,2019年前三季度,奥克斯集团实现净利润为8.3亿元,同比下滑6.7%。其中,2019年9月其净利润为亏损0.3亿元。然而,事件并未就此结束,此后奥克斯在与格力的缠斗中持续落入下风。
根据企查查公开数据,截至2025年1月17日,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与奥克斯之间有58起诉讼纠纷,当中有45起涉及专利侵权。值得关注的是,据《浙商杂志》统计,自2017年至2023年4月,格力起诉奥克斯专利侵权共27次,格力均获胜诉。“对于奥克斯,我不是要把它整死,我希望它改邪归正。所以我们在实干当中,跟社会的不良现象斗,净化我们的市场环境,用我们自己的行动来营造公平的环境。”董明珠曾经这样形容格力和奥克斯的商战。
奥克斯价格战失灵,线上市占率跌入第三梯队
如果用一个词去形容奥克斯的成功履历,那必定是“价格战”。2002年,以奥克斯为代表的小厂商打响价格战。奥克斯在《空调制造成本白皮书》中将空调价格构成进行拆分展示,一台1.5匹冷暖型空调的生产成本为1378元,而售价则被压低到1880元。
此举收获了立竿见影的效果。2001年销量不足90万台的奥克斯,在白皮书发布次年就成功卖出了250万台。彼时空调市场由于存在技术同质化的问题,海信、长虹、科龙等空调厂商不得不接连降价以应对竞争。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2001年至2004年,我国空调内销出货均价从2835元下降至1600元,年均下降17.4%。直至20多年后的今天,奥克斯仍以“价格战”作为制胜法宝。
奥克斯递交给港交所的招股书显示,占公司总收入超过85%的家用空调业务,在过去三年的毛利率仅为20%左右。如果单以空调业务横向对比,奥克斯的毛利率远低于同行的平均水平。
在竞争激烈的中国空调市场,奥克斯的价格战渐渐失灵。除了面对传统巨头的压力外,还要面对小米、华凌、科龙等高性价比品牌的冲击。其中,小米对价格战及线上渠道运营的“驾轻就熟”,可以说正中奥克斯的“命门”。
网易 搜狐 消费者报综合